在許多人印象中,新加坡是全球所廣泛認可的文明國家。對于選擇去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來說,全面適應新加坡的留學生活,學習其優雅的行為方式將會給我們帶來較大的提高。禮讓座位、讓乘客優先下車才上車、說話時輕聲細語和往車廂內移動等,這些都是地鐵列車和巴士乘客可以做到的優雅行為。陸路交通管理局今年推出五個卡通人物,通過輕松的方式,提醒并鼓勵更多乘客優雅乘車。
新加坡留學網獲悉,配合今年步入第五個年頭的公交禮儀運動,陸交局6月已率先讓其中三個卡通人物曝光。交通部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昨天推介由公眾構想的兩個卡通人物。
印有五個卡通人物肖像及相關提醒的海報和貼花等,已經陸續在地鐵站、地鐵車廂內、巴士站和巴士上展示。
新加坡行善運動秘書處總干事袁國棟博士認為,要打造一個更優雅的社會,關鍵在于個人。
行善運動秘書處總干事:多為他人著想
他說:“無論地鐵或巴士有多擁擠,要不要禮讓座位或降低說話聲量,這些都是個人選擇。你可以選擇不顧他人感受,強行先進入車廂占位;相反地,你可以選擇讓其他人先下車,然后你才上車。如果每個人都能為他人多著想,社會必然更優雅。張貼海報和貼花等就能夠適時提醒乘客要這么做。”
公交禮儀運動由陸交局和公共交通理事會聯辦,并獲得SMRT企業、新捷運及行善運動的支持。
袁國棟雖然平日開車出行,但每周也會特地找兩三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了解國人的乘車行為。
袁國棟認為,公交乘客普遍上都相當體貼他人,他有時候在尖峰時段乘搭地鐵時,也會看到車廂內雖然已有很多人,但優先座位卻是空著的。
楊莉明表示,若其他乘客都表現出體貼他人的行為,所有人將享有更好的乘車體驗。
她也樂見公眾熱烈參與設計卡通人物的比賽。
陸交局今年6月至7月舉辦這項設計比賽,共吸引超過800個作品,其中最多人提出的構想與降低聲量,以及把大型背包放在地板上,以騰出站立空間有關。
每隔一兩天會搭巴士的吳文忠(20歲,國民服役人員)認為,公交乘客普遍上都能體諒其他乘客,只有少數乘客需要這方面的提醒。
方春龍(63歲,兼職侍應生)同意多數乘客都有優雅行為,他乘搭地鐵時就常有人讓座給他。
方春龍認為海報和貼花還是會起到提醒作用。“例如一些外國乘客可能因為不了解本地環境,而做出一些干擾他人的行為。有了這方面的提醒,就能讓大家有更好的乘車體驗。”
南山小學學生昨天到多美歌和牛車水地鐵站,以歌舞短劇的方式把五個卡通人物的含義表演出來。他們下來將到其他地鐵站表演。
南山小學校長莎莉達說,除了日常課程中教育學生要多關懷他人,校方認為學生若參與表演,身體力行去實踐優雅行為,能對禮儀運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