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新加坡中秋佳節的即將到來,新加坡沉浸在和樂融融的氛圍中。對于許多留學生來說,能夠在這一刻體味新加坡濃厚的文化底蘊,全面感受新加坡非凡的文化特色也是值得矚目的。臺灣傳統燈會精美花燈,今年將首次亮相“濱海花月慶中秋”。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本地公眾后天起將能觀賞到一系列臺灣民俗文化色彩濃郁的燈飾,包括民俗藝陣中的舞龍舞獅、“宋江陣武術”及以清代名畫“八駿馬”為主題的燈飾。
舉辦了17年的臺北燈節,是當地最盛大的元宵節活動之一。多年來以各式各樣的手工燈飾著稱。應“濱海花月慶中秋”主辦方的邀請,以及在臺北駐新加坡代表處的穿針引線下,這一系列精美花燈將于后天(4日)在濱海灣花園開幕的“濱海花月慶中秋2014”亮相。
今年臺北燈節的兩組花燈為“八駿游蹤”及“臺灣傳統藝陣”。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公務員及燈藝師為洽談花燈參展事宜、勘察場地、組裝燈組等工作,往返新臺兩地至少四次。
臺灣燈組有36人偶和1轎子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黃呂錦茹受訪時解釋說,那是因為臺北市政府希望以最充分的準備和最大的誠意,展現對這次文化交流的重視。“我們希望讓新加坡民眾看到臺北市的花燈藝術,并互相交流和學習。”
此次參展的“臺灣傳統藝陣”燈組,由36個人偶和一頂轎子組成,每個人偶造型惟妙惟肖,動作和表情各異,呈現的游藝陣頭行列有“三太子神將”“宋江陣武術”“天女散花”“車鼓陣”“高蹺陣”及“鑼鼓陣”等。
黃呂錦茹指出,“藝陣”起源自早期臺灣農村的豐收節,或是在農閑時村莊男女老少參加的游行活動,“人們以各種貼近生活的陣頭表演,作為娛樂、競賽和交流,有酬神祈福的意義”。
“八駿游蹤”燈組是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經典名畫——清代《八駿圖》為制作靈感,呈現八匹駿馬奔騰、跳躍或嬉戲的造型,代表強健生命力及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黃呂錦茹說,按華人傳統文化,今年是馬年,馬也被華人視為吉祥象征。“以這套燈組參展,寓意為觀展的新加坡民眾帶來臺北市民最大的祝福和問候。”
“濱海花月慶中秋”從后天(星期四,4日)舉辦至14日(星期天),入場免費。今年將展出58個大型燈組,展覽規模比去年大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