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進步和發展今天,新加坡以教育、科技為立國之本,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和專業技能。同時,通過科技館傳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特色激發學生的興趣,緊隨時代發展。
新加坡留學網訊:預計會在2020年建成的嶄新科學館,將繼續融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元素,激發訪客對科學原理的好奇和興趣。為此,教育部將成立委員會,探討設立新科學館的細節。
教育部長王瑞杰昨天在面簿上發表貼文透露,委員會將探討如何把科學館辦得更好,他希望這個團隊由不同領域并懷抱熱忱的人才組成,這包括科學和數學教育工作者、海內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業內從業員和科技專才等。
王瑞杰指出,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簡稱STEM)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打造裕廊湖區發展計劃之際,這四個元素也將派上用場,而嶄新的科學館將扮演激發小朋友想象力的角色,鼓勵他們去創造、發明、解決問題、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
他說:“我希望新的科學館能吸引各年齡層的人士,啟發大家在人生中保有童心的求知欲。”
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昨天也在博客中指出,國家公園局將結合新的科學館和周邊公園的規劃,通過獨一無二的方式融入科學、科技和園藝等主題。
李顯龍總理前晚在國慶群眾大會上聚焦裕廊湖區的發展計劃時說,裕華園地鐵站旁邊的空地將興建一座新的科學館,預計2020年建成。他以“裕廊桂冠上的寶石”形容這座將激發人們求知欲及探索科學奧妙的新建筑。
位于裕廊東的現有科學館占地6公頃,毗鄰的萬象館(Omni Theatre)和“雪城”則(Snow City)占地3.6公頃。科學館每年的訪客多達80萬人次。針對科學館原址的未來用途,市區重建局發言人受詢時說,當局目前還在探討中,未能透露具體詳情。
前國家發展部長馬寶山早在2008年的發展總藍圖草案中宣布興建全新的科學館,該工程原定在2011年動工,但受2009年經濟衰退影響而被延誤。
今年5月,李總理在國會辯論政府施政方針時也指出,政府決定推遲興建總值超過20億元的多項公共建筑工程,借此減少對外籍建筑工人的需求。這些工程包括濱海灣花園的擴建以及興建新的科學館等。
如今新科學館終于有望落成,新加坡科學館館長林直明副教授對此表示興奮,他期待與教育部和其他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探討建造新設施的細節。
仍會在現科學館
打造嶄新展區
林直明說:“在搬遷至新址之前,我們仍然會在現在的科學館打造嶄新展區,確保內容與時并進。這包括設立關于人類大腦和氣候變化的兩個新展區,以及在萬象館內增設數碼天文館。科學館將繼續完成它教育公眾的使命。”
科學館近來推出不少全新的展覽,包括在今年6月正式開放的兒童科學館“兒童站”(KidsSTOP)。新展館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耗資約1000萬元,專為18個月至8歲的孩童打造,通過工作坊、木偶表演以及利用戲劇和音樂等方式,深入淺出介紹科學知識。
育有兩名10歲和7歲子女的張姓教師(38歲)說,科學館雖然歷史悠久,但過去不斷增添設施和內容,沒有給人老舊的感覺,也不會讓人感到沉悶,小朋友尤其喜歡館中的各種互動游戲。
她說:“科學館是許多新加坡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我在學生時代偶爾會去科學館,現在輪到我帶孩子去。希望當局能推出文化遺產之旅,進一步介紹科學館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