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不僅以教育完善、體制嚴明、環境優越、文化繁榮吸引著眾多留學生的關注,而且其廣闊的就業市場和就業前景也備受矚目。新加坡新推出的職業政策也為眾多留學生在新加坡選擇就業提供了保障。
新加坡留學網訊:以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為對象的工作信息庫——職業庫昨天正式投入運作,而確保本地求職者獲得公平雇傭機會的框架也進入倒數階段,將于下月推出。
人力部長昨早為這個就業網絡平臺主持啟用儀式后透過推特戶頭指出,職業庫(Jobs Bank)里不乏待遇優厚和職位高的工作機會。他寫道:“有些公司也把六位數薪金的空缺上載到職業庫,這是個好現象。”
由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推出的職業庫自5月試用至本月9日,已吸引了超過4300名雇主和1萬2900個人注冊設立戶頭,職業庫里則有1萬6000個職位空缺,當中一半是適合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人員(Professional Manager and Executive,簡稱PME)的職位。
在一個半月里,大約有4700名本地人通過職業庫,做出超過1萬2100個申請。
盡管試用成績不俗,人力部長致辭時呼吁更多雇主和求職者充分使用這個平臺。
他說:“職業庫反映政府同勞資政伙伴、雇主及新加坡人攜手合作的決心,確保有工作空缺時,新加坡人獲得平等的機會。它旨在讓所有雇員群體都受惠,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滿足廣泛就業和勞動力需求的具包容性平臺。”
在下月起生效的“公平考量框架”,有意雇用外籍專業人士的雇主,只要員工人數超過25名、所要填補的職位空缺月薪少于1萬2000元,都得在職業庫中刊登至少14天的招聘廣告,以吸引新加坡籍求職者。雇主之后如果仍無法招募到合適員工,才獲準聘用外籍雇員并提出新的就業準證(Employment Pass)申請。
不論是政府或全國職工總會都希望能吸引所有雇主和新加坡人使用職業庫,而職業庫內的工作,不局限于就業準證持有人所擔任的職務。
此外,勞發局正與多個私人招募網站共同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以便開發更全面的就業空缺數據庫。
負責PME事務的職總助理秘書長鄭德源受訪時說,職總、勞發局和其他勞資政協作伙伴將在未來幾個月里,鼓勵雇主把更多工作空缺上載到職業庫,而相關空缺不應只屬意就業準證持有人,也應是本地PME能勝任的工作。
他說,人力部也在框架下識別比同行雇用更少本地PME的公司,以及頻頻遭人投訴雇傭方法具歧視性的企業。他認為,這可進一步確保求職的新加坡人,獲得平等待遇。
勞發局勞動力服務署高級署長說,當局正在探討把私人招聘網上職位空缺融入職業庫的可能性,讓求職者接觸到完整的就業空缺信息。但這當中牽涉的問題如私人招聘網站收費、職業庫卻免費的問題有待解決。
提供衛生配備的Alsco公司總裁林士為說,政府收緊引進客工政策后勞工稅也增加了,使他不得不積極雇用本地人。由于使用不同招聘管道仍徒勞無功,他帶著不妨一試的心理,在職業庫試用期間以這個平臺招聘員工,結果在大約三星期里成功聘用兩名本地司機。
項目經理李美燕(45歲)在物流業工作了20年后決定轉換跑道,沒想到透過職業庫在一個星期內就找到合適的工作,令她喜出望外。她說,使用職業庫的好處是可以按照格式完成履歷表后把它掛上網,招聘公司也可直接與她聯系,無需勞務中介轉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