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美食文化是許多人所需求和廣泛認可的。在新加坡這個多民族的文化生活中,獨特的美食文化和魅力也贏得了不少人的青睞。那么,作為留學生的你了解新加坡的美食嗎?
南洋的記憶造就了很多傳統的吃食,加上馬來菜和印度菜的影響,吃在這里,是一種文化。早上七點開市的老巴剎,一直開到晚上十點,日復一日迎來四面八方的食客。工作忙碌的新加坡人也很少自己下廚,他們喜歡一家人到food court里品嘗各種各樣的美食。所以,“吃”,遍布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夜色正濃的星空下,露天的巴剎坐滿了人。他們以邊吃邊聊的方式,享受生活溫暖的愜意,享受家長里短間細碎的快樂與幸福……
新加坡留學網訊:不過,作為學生,當然是以學校的canteen為大本營,NTU有大大小小十多個canteen,每一個都留下了我的足跡。我曾經和朋友開玩笑說,我可能沒去過NTU所有的圖書館,但一定光顧過所有的食堂。
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美食之旅之新加坡。
機場頓,牛排套餐。很好吃的西餐,只要7.9新幣哦!這是當地的本土牛排連鎖店,非常受local歡迎
這個應該是所謂的Nasi Padang,就是馬來菜。馬來菜的風格總結來說就是五彩繽紛。記得開學的參加過international student center組織的一個hari raya celebration(穆斯林的開齋節),自助的午餐就是傳統的馬來美食。由于當天戰況之激烈,只顧得上搶吃的,沒能留下照片,表示很遺憾。所以百度搜了一張(右圖),大概就是這樣五彩繽紛的。
印象比較深的是炸蝦,香料雞,咖喱牛肉,和非常好吃的沙爹。右圖是咖哩雞,爸媽去新加坡的時候堅決反對吃咖喱,哈哈,咖喱在東南亞可是非常重要的作料呢。很多菜都會用到。而且local吃飯一般都會澆上一勺咖喱汁。次買飯人家問我澆不澆汁我還很奇怪。其實當地喜歡把米飯煮的偏硬,然后澆上咖喱或者鹵汁,很下飯。
馬來菜的甜點味道都還不錯,比如椰絲米團等等。
喝的我就不想評價了,粉紅粉紅的那個是玫瑰椰奶汁,味道挺好,但是顏色實在是讓人不爽,以至于我不敢再喝第二次。
新加坡的華人大多是當年下南洋的中國人的后代。而那個時候,遠赴獅城的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兩省。
所以新加坡當地的美食也就包括很多福建菜和粵菜的特色。上圖炒蝦面,本地人喜歡把那個小檸檬擠汁進去調味,再拌上當地的辣醬,味道很是鮮美。我住的student hostel下面有一個food court,那里的炒蝦面特別正宗,除了傳統的豆芽,雞蛋,蝦,它還會放生蠔。這東西大部分人是難以接受的,包括我在內,不過確實本地居民非常喜愛的一種作料。說到炒蝦面,就不得不提炒粿條。
炒粿條是將扁平的米粉(類似意大利面)與生抽、馬來煎(belachan)、羅望子汁、豆芽、韭菜、臘腸以及鳥蛤一起翻炒而成。味道非常鮮美,可以單吃,也可以做為齋飯的主食。粿條炒出來總是賣相不好,但是吃貨在此,就不管好不好看了。
這個呢,是新加坡最有代表性的美食——海南雞飯。記得曦元次帶我在can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