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留學網訊:退休多年的新加坡前高級公務員嚴崇濤昨天應邀參加經濟發展局學會(EDB Society)的一場對話會,談出他對打造新加坡核心的看法。
他認為,與其通過加薪補貼計劃津貼企業給員工加薪,不如用這筆資金,幫雇主支付大專畢業生的年薪水,以培養年輕新加坡人,提高以新加坡人為核心的勞動隊伍的能力。
嚴崇濤指出,新加坡必須設法提高勞動隊伍中新加坡核心的能力。他說,我國每年有三萬人從本地的大學和理工學院畢業,應該從這些年輕人著手,給予他們更多培訓。
他建議把撥給加薪補貼計劃(Wage Credit Scheme)的資金,協助雇主培養剛加入勞動隊伍的大專畢業生,提升技能,熟悉工作。
在新財政年預算案,政府推出加薪補貼計劃,在下來三年撥款36億元,分擔企業支付新加坡籍員工加薪額的40%。這些員工的薪水以4000元為頂限。
嚴崇濤卻說:“與其提高現有勞動隊伍的薪金,我想我們更應該投資未來。”
他建議,雇主雇用大學和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時,這些員工年的薪水應由政府承擔。一年后,雇主將決定是否繼續雇用他們,如果雇主不打算與他們續約,就必須把半年的薪水退還給政府。這是為了確保雇主在年里,盡力培養這些剛畢業的大專生,而不只是利用政府津貼。
嚴崇濤也指出,培養新加坡員工是企業人事部和總裁的責任,甚至應該成為評估他們表現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受訪學者認為,嚴崇濤提出的建議“很有趣”,不過未必能幫助提高勞動隊伍中新加坡核心的能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山得銳受訪時說,提升新加坡員工的能力是一項長期工作,光靠年的培訓遠遠不夠,因此需要更有系統性的模式。
他說:“年輕員工跳槽的現象很普遍,一年后如果不繼續在同一間公司服務,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雇主;要是碰到員工的工作態度或工作能力實在無法勝任,那又怎么辦?”
山得銳建議,給剛加入勞動隊伍的新加坡人設立“個人培訓戶頭”,他們可以存錢進這個戶頭,政府則給予等額填補,需要“充電”時就能動用這筆存款,這能鼓勵新加坡人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自我提升。
學者:大專生不面對找工難問題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啟文博士指出,嚴崇濤的建議只能讓大專畢業生更容易找工作,或是找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可是目前大專生并不面對工作難找的問題。
他說,反倒是加薪補貼計劃,能鼓勵雇主提高生產力,然后給新加坡員工加薪,用更高技能的本地員工替代外籍員工。
陳啟文指出,目前勞動隊伍中最需要提升和協助的其實是年長員工和低收入員工,如果把資金全部投入到協助大專畢業生上,最需要幫助的群體就會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