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以創新的教育特色和豐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在國際社會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獨具魅力的教育特色也讓許多學生開始關注新加坡留學。據新加坡留學網最新消息:光洋小學母語教師沈露絲不但讓平時申訴華文難學的學生喜歡上華文,還能讓他們上華文課時“手舞足蹈”。
執教26年的沈露絲(49歲)過去三四年陸續在小一和小二班級推行她研發的兩套創新教學法,讓不少學生對學習華文的態度起了180度轉變。沈露絲目前是主導教師(Lead Teacher),級別與部門主任相等,是學校及校群的科目內容及教學方面的專家。她是今年的卓越教師總統獎得主。
觀察入微的沈露絲當初發現,朗朗上口的兒歌,每句歌詞字數和節拍有一定規律,于是將課文按類似格式并配上音樂來教導,逐漸發展出“2-2-3識字歌卡拉OK”。不久后,她又從英語兒歌中獲得靈感,逐步開創“漢字筆畫操”,讓學生以四肢比劃動作,學習華文字部首。
沈露絲說,近五六年來,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華語表達能力下降的情況日益嚴重,導致他們每次上華文課時就覺得壓力大。“我一直在嘗試以更活潑生動的方式教學,發現這些配合音樂、動作的教學法,能讓學生減壓,并逐漸擺脫對學華文的懼怕。”
這兩套創新教學法分別讓沈露絲在前年和去年獲得教育部“創新獎”(Innergy Awards)安慰獎和金獎。
今年共有2791名教師獲提名角逐卓越教師總統獎,脫穎而出的五人昨天從陳慶炎總統手中獲頒獎項。另四名得獎教師是芽籠美以美中學的黃玉珍、崇正小學的林艷萍、大僑小學的瑞姿雅 (Rezia Rahumathullah)和青景中學的莫哈默納茲耶博士(Muhammad Nazir)。
得獎教師受到老師啟發
沈露絲和高級數學教師黃玉珍(40歲)受訪時皆表示,年幼時深受老師的啟發,是推動他們投身教育界的一大原因。
畢業自新民小學的沈露絲說:“當年,對在鄉村成長的孩子來說,教師在我們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仿佛如‘燈塔’一般為我們指引方向。我考完O水準考試后,對前路感到茫然,正因為聽取了一名教師的建議,決定繼續念書,最后當上教師。”
芽籠美以美中學是黃玉珍的母校,也是她17年前執教鞭至今,任教過的學府。黃玉珍說,她以前很內向,直到參加女少年旅后,老師的鼓勵和教誨讓她培養自信,也讓她立下當教師的志向。
黃玉珍向來關心學習進度較慢的普通源流學生,兩年前在她教導的普通工藝源流班級推行的“同學導師計劃”,讓數學程度較好的學生充當“導師”,幫助程度較差的學生解答數學習題。
她說:“學生在課堂上,即使聽不懂,也很少會主動發問。但一旦將他們與熟悉和信任的朋友搭配,往往就能讓他們更愿意向對方請教,逐漸提高解答數學題的信心。而程度較好的學生,數學也更上一層樓。原本不喜歡數學的學生,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準備考試,令人我相當欣慰。”